首页品牌代理配件产品商城案例贴吧知识

地方分站

天然气市场根本性改革需要“三步”齐走

2011-12-12 00:00:00   来源: 巴巴传媒   人气:

    广东、广西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近日启动。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说法,取得经验后将向全国推广。“两广”的改革试点对天然气价格改革试点有什么意义?理顺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方面还需做哪些事情?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

     天然气价格矛盾的两个表现

    中国经济时报:天然气在中国能源结构中占据着什么样的位置?
    冯飞:中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一方面要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另一方面就是传统能源的低碳化。在传统能源低碳化的过程中,天然气是首要选择,其次是适当降低煤炭的占比。解决中国的能源出路,天然气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目前,天然气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大概为4%。而国际水平为24%左右;OECD国家的天然气比例更高。所以主要能源消费国的天然气消费比例都明显高于中国,中国的天然气发展空间很大。“十二五”时期,中国有可能将天然气占一次能源的比例翻番。
    基于天然气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定位,要从战略高度来看待天然气的发展和天然气的价格问题。我认为,大力发展天然气,首先要理顺价格关系,必须有兼顾生产者和消费者两方面利益的价格形成机制才行。
    中国经济时报:我国现有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存在哪些相互矛盾的地方?
    冯飞:中国天然气价格方面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定价机制本身不合理。现在的价格大体上来看是政府定价,实行以“成本加成”为主的定价方法,也就是成本加上合理利润。但是,“成本加成”的定价方法,很难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成本如何核定,什么才是合理回报,都是比较大的问题。
    在国际上,天然气的定价方式基本上采取市场的办法,主要依靠双边契约。目前,我国进口的天然气价格比国内的天然气价格高很多,这种情况现在主要依靠内部交叉补贴来解决。随着进口天然气越来越多,内部交叉补贴的方式难以支撑下去。现在看来,“成本加成”的定法方法和国际定价方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第二个方面是天然气价格和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天然气价格和可替代天然气的能源之间有一个合理的比价关系,特别是和石油、LNG等。中国的这种比价关系基本上是不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比如,石油价格越涨越高,天然气价格却比较低。比价关系不顺,会造成天然气领域的企业的积极性和发展能力受到影响。
    天然气市场根本性改革需要“三步”同时走
    中国经济时报:您怎么看待“两广”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
    冯飞:我国“成本加成”的定价方法的主要问题是成本:一方面成本没有监管规则;另一方面成本不清晰。这次“两广”改革采用的是“市场净回值”的方法,将天然气的销售价格与由市场竞争形成的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在此基础上倒扣管道运输费后回推确定天然气各环节价格。这种机制比“成本加成”的方法有进步,它给天然气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以压力,确实形成了一种压力。
    能源领域的价格矛盾是最突出的,比如煤电价格之争,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天然气价格两个方面的问题。价格不理顺,整个天然气产业难以有效地快速发展。价格改革是核心环节,必须有突破性进展才行。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才能推动中国天然气市场化根本性改革?
    冯飞:天然气行业是自然垄断的行业(指管网,不包括LNG),有三个环节:上游的天然气开发生产,然后进入到管网中(主要指长距离的主干网),最后是接入网,进入城市、工厂、企业、居民等。在国际上,很多国家的天然气行业,对于不能引入竞争环节的,实行政府管制和有效监管;把可竞争的环节放开,引入有效竞争。比如,天然气的井口价竞争性形成。中间的管道环节是独立的。政府采取管制方式,向所有用户(生产者和消费者)无歧视地开放管网。政府对主干网的过网费采取价格监管,而不是管网公司自主定价。政府定价的成本非常清晰,管制业务之外的成本不能计入。
    价格改革只是天然气市场改革的一部分,甚至是核心部分。但天然气市场根本性改革,不仅仅是价格改革单方面能够解决的。现在价格的小步改革,是在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没有引入的情况下进行的价格改革,仍然是过渡性改革。整个天然气行业的有效竞争还没有形成。要使天然气领域形成有竞争主体的市场化环境,我觉得需要三步同时走:引入竞争的方式;价格改革;政府监管。
   三方面加快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
    中国经济时报:随着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启动,您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加快这一进程?
    冯飞:第一,成本规则是最基本的工作。无论是“成本加成”还是现在的“市场净回值”,实际上都是基于成本基础上的政府定价方式。将来的定价也有对自然垄断环节的价格监管问题,但哪些计入成本,哪些不计入成本,要很清晰。无论是当前的改革还是未来的改革,成本规则是共性的,需要首先建立起来。
    第二是市场秩序的监管。监管制度是我们国家最亟待建立起来的制度。在成本规则的基础上监督实施,可以为下一步改革逐渐积累基础数据。除了成本规则,燃气行业安全稳定的供气保障责任,也要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起来。
    天然气领域的监管还缺乏一个监管主体。在中央层面,实际上我一直主张把天然气的监管也纳入到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更名为国家能源监管委员会。在地方层面,包括天然气在内的一些公共事业的监管,也严重缺失。城市公用服务领域、公用设施领域引入特许权经营,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但缺少有效监管。比如,拿到特许经营权后随意退出是不行的,要有退出机制。如果要退出,需要事先申请,从而有利于引入新的供给者,实现平稳过渡,维护消费者利益。
    第三是垄断设施的公平使用和公平开放的监管,特别是对于主干网。总的原则是公平接入。如果确实是技术上的原因造成别人不能使用,可以有例外条例,但政府对例外情况是可核查的。其他情况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去做。

内容整理由巴巴传媒——中国壁挂炉网发布

来源:巴巴传媒   责任编辑:

品牌视界

巴巴传媒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客户服务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隐私声明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巴巴传媒 京ICP备10028109号-10 Copyright © 2006-2014 bgl88.com. All Right Reserved.